破局与新生 | 2025琴行学院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近期,一场琴行学院创新论坛在扬州“烟花三月”的春色映衬下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琴行经营者、音乐教育专家以及科技领域的创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琴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音卓尔联合创始人贾建伟
音卓尔联合创始人贾建伟主讲的《2025琴行发展新赛道》议题,以其超越预期的深度和活力,从琴行的传统经营到目前行业趋势,从科技产品的应用到AI的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激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成为琴行从业者关注的热点。
琴行困局:传统模式的“四面楚歌”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中国乐器协会琴行分会副秘书长贾老师以17年经营、13家连锁琴行的实战经验结合音卓尔在AI与大数据领域的创新成果为行业描绘了一幅“科技赋能、数据驱动”的转型蓝图这场论坛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一次普通的行业聚会它为琴行经营者们提供了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活动开场,贾老师便犀利指出当前琴行行业的五大痛点:
消课率低:学生练琴时间不足,家长对学习效果存疑;
师资流失:教师带走生源,机构沦为“人才培训基地”;
获客内卷:低价引流恶性竞争,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
数据缺失:教学过程“黑箱化”,机构缺乏科学管理抓手;
银发蓝海未启:中老年音乐市场潜力巨大,却无有效服务模式。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传统琴行过度依赖人力与经验缺乏标准化、数据化的运营体系贾老师引用黄执中的观点——“未来所有工作的本质都是服务业”。
强调琴行必须从“教学交付”转向“全周期服务”而科技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核心杠杆。
破局利器:AI如何重构琴行生态?
音卓尔给出的答案是以数据为纽带,构建“智能服务闭环”。
核心技术,直击行业痛点。
智能转谱与智能跟弹:学生拍摄乐谱上传至APP,即可导入曲谱开始练习,分手、分段、全曲练习,智能跟弹模式即时显示演奏实况;
数据采集与数据共享:乐器演奏音频采集至系统,演奏数据实时同步教师与家长,解决课后练琴无人管的难题,家庭与琴行达成数据闭环;
尤为关键的是,音卓尔提出的智能服务闭环并非空谈概念。“AI体验”至“数字化转型”的产品体系,覆盖不同规模琴行的需求,物联网硬件矩阵,小白盒、小黑盒(适配钢琴、古筝、古琴、琵琶等多种乐器)等设备打通家庭与琴行,让练琴轨迹可视化,消课率得到有效提升。科技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让人效与资源价值最大化。
2025新赛道:谁在布局,谁将出局?
贾老师预测,未来琴行的竞争将围绕三大维度展开:
服务深度:从“教琴”升级为“学习生态管理”,用数据证明每一分钟课费的价值;
运营效率:琴行管理从“经验主义”到“数据驱动”,让招生、消课、留存形成闭环;
市场广度:中老年群体、线上IP运营、智能集体课、新型营销等新场景,将贡献增量。
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音乐培训行业专家李仙星老师,与大家分享中老年乐器培训领域的实践经验,揭示了琴行行业的另一片蓝海。数据显示,中老年学员的续费率比少儿群体高20%,且对高价课程(如古琴、钢琴弹唱)接受度更高。
李仙星提出的“无痕招生”逻辑为琴行提供了可复制的增量模型。更重要的是,这一市场天然规避了“师资流失”“低价内卷”等传统痛点,成为琴行转型的缓冲带与新增长极。
与其焦虑颠覆,不如拥抱进化
琴行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化的思维!音卓尔用事实证明,数据能让学生更爱练琴、让教师更具成就感、让家长更愿付费、让校长更懂经营。
科技赋能传统行业,引领琴行产业数字化转型,音卓尔已率先卡位,拥有100余项专利与行业背书,技术壁垒显著。旗下筝好听智能教室等产品方案,实现乐器教学大班课形式,更将音乐教育推向“个性化+规模化”并行的新阶段。
2025年的琴行新赛道,属于那些敢于打破边界、用AI重构服务逻辑的先行者。正如贾建伟所言:“未来的琴行,不是卖课,而是卖一种被科技验证的音乐生活方式。”